" 明知道是出於關心和在意,但總是對家人和愛人特別沒耐性,然後又一再陷入自責的循環裡。 "
上述狀況,常不小心發生在你的生活裡嗎?
為什麼有時候對外人可以好言相對、態度溫和,但對身邊的人卻忍不住會常常計較、生氣、吵起來?
粿想於此、分享一段前陣子家裡發生的意外。
--(今天這篇 #微感性)--
過往兩年來我常會在粉專上、分享阿公和粿嬤的人生智慧給大家,但這一年來我比較少提起,而前幾個月,陸陸續續有不少可愛的粿粉在來訊中、溫暖地向粿關心兩老的近況,
然後、再後來,有一兩次的貼文向大家大致說明了粿嬤因為發生急性腦栓塞,至今病榻於床,全身已失能癱瘓。
其實粿嬤在第一次腦血栓倒下後,憑藉著住院大半年的高壓氧治療,以及每日數小時的綁束復健,她很努力地曾一度恢復至可以緩步行走的能力,但後來有天,就在隨行看護短暫離開、未陪伴的幾分鐘內,
粿嬤在自行走上樓梯後,許是因為再度暈眩或肢體無力,不慎從約兩公尺高的樓梯轉角處往後摔落一樓地面,她脆弱的、像雞蛋殼般的後腦勺,因撞擊而破裂,滲出滿地鮮血,當下雙眼緊閉陷入昏迷。
事後和家人們,我們調閱為居家照護而安裝的攝影機畫面,在事發的那短短數分鐘,阿嬤像陶瓷娃娃般摔至地面癱軟的樣態,以及後來阿公拖著老邁步伐跑上前、然後驚慌看著滿手血、連連喊聲求救 的…這一幕畫面,自那時起
從此烙印在我腦海裡,成為我心裡最深的痛。
而那瞬間、第一道閃現於心裡、讓我大澈大悟的想法是:
"有天,阿公阿嬤會離開我的吧"
"那萬一他們有天離去,我承受的住嗎?我該怎麼辦?"
.
「他們總會在家等著的、他們總會無條件愛著我們的、他們不會像外人那樣輕易離開的。」
我想,這就是最直覺性、存於我們心底、用以看待 家人、愛人、長期生活伴侶 會有的既定心態。
然而,人們心性中有項缺點就是:
突來的變動才會引發反思、握在手裡的 開始消逝,才懂得要去抓牢。
在尋常的日子裡,我們習慣了每天回到家就有家人煮好的熱飯可以吃,我們習慣了愛人總會在夜裡給疲憊的我們最溫柔的擁抱,也習慣了不論我們情緒不好、做錯了事,這些真心、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,總會給予超乎外人、最大程度的包容與理解,
以至於 忘了珍惜、忽略了重視。
並不是 家人愛人 的身心真的就像巨山大海一樣,永遠地堅不可摧,也不是他們願意每一天,都無止盡地承受、承接我們釋放出來的負面情緒、冷漠和言語傷害,
家人愛人們,他們的內在和感受都和我們自身同等重要,他們肯定也是會累的、會耐受不住的,只不過因為他們更溫柔、更成穩地以「愛」的視角和名義 來接納我們。
他們可能不擅長說出心裡的愛,可能表面看來總是那般堅強,
但或許心裡始終盼著、有天忙碌奔走於外的我們,能停下腳步回過頭,像他們待我們的那般,也緊緊地抱住他們、真誠地把他們望進眼底和心底。
.
此刻你我能與誰同處一個空間、能和誰共度平凡小日子,在這天涯萬世裡,是如此渺小的相遇機率、是如此的難能可貴。而在此世代,又有大環境的汙染、疾病、全球氣候異常等問題不斷發生、來徒增生活的不安變動,
那麼是不是,與其總在
和家人愛人發生不快樂後
而感到後悔或自責
" 更懂得珍惜所有 "
這句老生常談
又著實變得更為重要了呢。💪
.
寫至此,粿突然有點靈感🤭或許我們可以來些實際小嘗試,
好比說,今天下班回到家,就減少黏在手機螢幕上的時間,比平常再多撥出一小時和家人聊天、和孩子們多看一部電影;又或者,平常在愛人面前總是習慣強作堅強的你,今天睡前就多抱著對方15分鐘,和對方暢聊許久沒細談的心事等等。
把平時「對外展現」的心力,
適度平衡、轉回來原有的日常,
用以待 家人愛人和伴侶 更好、更有耐心、更為細心。
我想,天底下沒有比這更值得的事了!💛
今天剛好是星期五,祝福粿粉們都與家人愛人們,共度溫馨快樂的周末。
(完)
-----
💜更多心理議題圖卡,都在粿的IG
https://instagram.com/healingquei
●如您想讓身邊更多人看見本文內容,請於文首標明出處來源、抑或是直接轉發本文原連結,勿擅自抄寫、截圖或改寫,感謝您。